中國寧波網首頁

搜索 郵箱 網站地圖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 >> 理論 >> 社科苑

王臣申:王陽明家庭教育思想的當代啟示

http://www.srqwx.cn    中國寧波網2023/08/16 10:40稿源:寧波日報

王臣申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王陽明取得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杰出成就,其簡易精當、意蘊深邃的家庭教育思想以及他本人深受優良家庭教育影響的事實,對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指示,把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莫大的啟示。

一、立德為先,培育健全人格

       王陽明傳承發展中華傳統“蒙以養正”的兒童教育思想,他在《訓蒙大意》中指出“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后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專務”。他認為,社會功利習俗使人們為博取科舉功名,以記誦詞章代替了品德教育,忘記了兒童教育固有的德育使命;兒童教育還是應當把“明人倫”“致良知”作為專門任務。他的96字《示憲兒》的中心思想,就是對兒子進行“明人倫”“養正氣”“行正道”的品德教育:要孝悌、學謙恭、循禮儀、毋說謊,毋貪利、能下人、能容人,等等。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他堅持“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書誦書”,把考察兒童的道德學習成效,置于考察知識學習之先。

       在激烈競爭、深度內卷的社會環境下,當下的不少家庭,要么盲目攀比,緊盯猛灌、拔苗助長,把記誦詞章、培養文體數理技能、提高考試成績等作為中心任務甚至唯一任務;要么忙于謀生,對子女疏于陪伴管教。家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錯位或缺位,造成一些孩子對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道德規范缺乏正確認知和基本素養,導致人格心理發育不健全,有的考試成績雖好但完全自我中心、極端自私,有的則陷入社會交往恐懼癥或者人生價值缺失癥中難以自拔。王陽明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讓孩子“明人倫”,彰明道德良知,“蒙以養正”,從而“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和根本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目前,品德教育缺失缺位造成的種種惡果,已經讓無數家庭逐步覺醒,認識到真正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并不是高考分數和名校身份,而是健全的道德人格,包括誠實、公正、同情、寬容、尊重、責任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自尊、自信、堅強、樂觀、積極等健康的人格心理。而要培養這些品質,家庭和家長的責任是第一位的。

二、立志為要,激發內在動力

       王陽明在《示弟立志說》中講,“夫學,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苦勞無成矣”。王陽明所講的“立志”,并非是科舉功名或發家致富,而是“成圣賢”,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成為道德高尚、引領社會進步的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思想對改變當下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和弊端,也有很強的針對性。

       有的家庭采取的是無志教育。這類家長自己一生碌碌無為,乃至渾渾噩噩、胸無大志,對孩子或者隨心所欲、放任自流,或者灌輸一些自甘平庸、高興就好的觀念,導致孩子不懂為自己確立一個遠大的人生目標,也在懵懂渾噩、得過且過中度過不甘乃至失敗的一生。大部分家庭采取的則是俗志教育。從孩子出生起,就在社會競爭和世俗觀念的裹挾下,將考高分、進名校作為孩子的人生目標。殊不知這樣的人生目標,直接導致了品德教育的錯位甚至缺位,也未必能讓孩子擁有幸福成功的人生。一方面能夠進名校的始終只能是少數人,一旦目標未成,人生的挫敗感往往會伴隨終生;另一方面,這樣的目標并未真正反映人生意義,因此這樣的追求常常會讓部分孩子進了大學后就迷失了人生方向,成為所謂的“空心人”,真正能夠“明大德、立大志、成大才、擔大任”的,少之又少。

       王陽明的“立志”說啟示我們,如果家長能夠教育孩子從小就把探索世界奧秘、實現全面發展和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作為人生志向,則這個孩子就較容易獲得健全弘毅的道德人格和深沉持久的人生動力,并能形成終身學習探索的習慣,擁有燦爛豐廣的精神世界和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為成為“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這樣的志向與“考高分、進名校”的目標不僅不矛盾,而且會因獲得了更強大的學習動力,使進名校、成大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與王陽明所講的“舉業”與“圣學”是一樣的道理。

三、順乎天性,隨才方能成就

       關于如何教育兒童,王陽明有極其豐富深刻的見解。這些思想對我們做好家庭教育,更有積極的啟示。

       一是要從兒童的身心特點出發開展教育活動。王陽明認為,要把握兒童“樂嬉游而憚拘檢”的特點,采取寓教于樂的形式,“誘之歌詩”“導之習禮”“諷之讀書”“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讓孩子的品德、心智、體魄、審美等,在不知不覺中“自然日長月化”。王陽明堅決反對“日惟督以句讀課仿,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而不知養之以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的粗暴教育方法,與當下許多家庭只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每天帶著孩子奔波于各類補習班特長班中、動輒對孩子大呼小叫的現象,何其相似!

       二是要從兒童的個人特點出發,因材施教,隨才成就。王陽明認為,每個孩子的資質、特點各有不同,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使受教育者“各成其材”“而同歸于善”。他說,“人要隨才成就,才是其所能為”,夔擅長音樂,當了樂官,稷擅長種植,做了農師,這都是從他們天生稟賦出發,才有了非凡的成就。同時培養孩子的品德人格,也要根據性格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他說:“圣人教人,不是個束縛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從狂處成就他,狷者便從狷處成就他。”這些啟發我們,不是只有考上名;蛘叱蔀槔衫誓菢拥匿撉偌也攀浅晒,也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學習奧數或者成為文體明星,更不是每個孩子都要按一個行為模式和氣質風格去打造培育。“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獨特的自己”,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四、以身作則,身教勝于言教

       知行合一是王陽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體現在家庭教育中,就是強調父母要說到做到、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觀察模仿是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家庭作為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影響是無形而深遠的。王陽明出身書香世家,其祖父王倫酷愛讀書寫作,為人胸次灑落,其父親王華品行高潔,為人方正,是當朝狀元。這樣的家庭對王陽明成為文化巨人,無疑具有重要的正面影響。王陽明的“家訓”與其說是王陽明對子弟的教誨,不如說是他帶著深切的感念,對當年父祖輩對他“蒙以養正”的成功教育的總結。但我們常?吹,有的家庭,翻遍全屋,除了孩子的教材,再也找不到一本像樣的書籍;有的父母,整天活躍在麻將桌前和朋友圈里,卻要求孩子愛讀書愛學習。更不要說,有的家長每天掛在嘴邊的都是得失算計,卻希望教育孩子心胸寬廣、勇于擔當,那一定是南轅北轍,得非所愿!

       再有,王陽明認為,知行本是一體,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而不行,便不真知。從這個角度上理解,家長不能以身作則,說一套做一套,知行分離,一則說明家長對自己講的道理,并不真知,卻希望孩子理解并踐行,這如何能做到呢?二則也為孩子做了一個言行不一的壞榜樣。反之,有的家長并沒有多少言語教誨,但正直友善,尊老愛幼,愛崗敬業,樂觀積極,以自己的行動,向孩子全方位地形象地展示了自己要講的道理,為孩子樹立了一個身邊的榜樣。這樣的教育,一定勝過千言萬語。

       (作者為寧波財經學院教授)

編輯: 袁明淙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亚洲精品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亚洲熟妇无码av无码一区,少妇厨房于子伦,免费黄网站在线观看